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,成為了1991年長沙理科狀元的張曉勇,被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專業(yè)錄取。在很多人眼里,他是一個“成功”的人,無數人佩服他、羨慕他、夸獎他,甚至很多人都以張曉勇為榜樣來教育自家的孩子。
可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,張曉勇畢業(yè)后,先是到了一家日企從事客服工作,然后回到老家進入房地產企業(yè)上班,最后則是成為了一名保安,安于現實,平穩(wěn)過活。
在眾人眼中,張曉勇的例子無不讓人感到惋惜。張曉勇說過,曾經自己也有抱負、有憧憬,希望可以從事科研工作,但歷經了現實的殘酷后,自己還是選擇了接受現實。
在這則新聞的評論里,大致出現了三種聲音:
但是對于張曉勇的事,我們同樣不能以偏概全,管中窺豹,張曉勇成為保安的背后也許有他自身的問題,也許有他無法逾越的困難,也許有他不得不為之的理由。
但是在幾百條評論中卻有一條,說的令人中肯,得到了不少人的好評。
細想之下,這么說確實沒有問題,張曉勇的背后有著再大的困難,但是依然不會阻礙他成為一個優(yōu)秀的人。但是在那個年代,一開始選擇了生物科學這個專業(yè),然后又去了日企這種和自己的心儀企業(yè)不符的地方,歸其根本就是張曉勇在一開始就出現了規(guī)劃失誤的問題,然后一步錯,步步錯,再加上生活和現實的壓力,最終才造就了他的現狀。
其實對于我們很多人而言,職業(yè)規(guī)劃、學業(yè)規(guī)劃并不算陌生,這些詞從80后就已經開始出現了。但是那時候,學習就是為了學習,家長們也是簡單地認為只要分數夠高,什么都可以不用想,而如今也有很多人仍然這么認為。但是一個一個“血淋淋”的例子卻在告訴我們,不提前規(guī)劃,就好像重拳打在了棉花上一樣,即便考得再好,依然會有一種“郁郁不得志”的遺憾。
自2014年上海浙江開始第一批新高考試點后,如今已經到了第六年,2017年天津山東等地也開始實行新高考,在新高考制度下,可以說“規(guī)劃”這件事,終于上升到了國家的層面。
對于新高考而言,將選科匹配上專業(yè)選擇,而專業(yè)又會和未來就業(yè)掛鉤,就業(yè)就需要去提前了解就業(yè)行情以及市場趨勢,所以在高一就進行選科的時候,從國家層面已經開始強制學生和家庭要提前做出相對“穩(wěn)妥”的生涯規(guī)劃。
不少需要參與新高考的家庭相信都已經了解到,不論是“3 3”,還是“3 1 2”,最直接的變化就是取消了文理分科和提出了賦分制,這其實就是在變向的把分數的權重降到最低,而把規(guī)劃的權重提高起來。
前段時間,我們接觸到了天津的一個新高一的家庭,家長帶著孩子和我們溝通,抱怨孩子在選科上一定要選擇物理的困擾。
原因是因為孩子本身的物理非常差。所以在選科上,上到老師下到父母,都希望孩子可以避開物理,選擇一些比較簡單的科目。
但是孩子的一番話卻讓我們對他非常的認可。
孩子曾表示道“物理這門學科雖然我學的不好,但是我選擇了物理,我就可以上計算機專業(yè)。而我本身就喜歡軟件方面的內容,也自學過一些編程的知識,所以物理科目我甚至可以只拿到最低檔的40分,然后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語數外上就可以拉回差距?!?/P>
這種想法,相信有不少家長都很難會考慮到,甚至誰會在高考上放棄一門學科呢?但是這個學生卻可以按照自己的規(guī)劃,選出一條最適合自己也最為穩(wěn)妥的路線,相信這樣的學生在未來的職業(yè)生涯中也會有不小的成就。
如今“唯分數論”變成了“規(guī)劃論”,規(guī)劃所占比重越來越大。以往說的七分考、三分報,如今甚至可能變成五分考、五分報,在越來越重視規(guī)劃的時代下,只有重視學生的規(guī)劃,并讓學生自己學會認識自己、規(guī)劃自己,才是對他們最大的支持。
濰坊物業(yè)公司|濰坊保安公司|濰坊安邦保安協助編制
|